
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研究細化措施,找準“鑄牢”發力點,做好結合和融入的“文章”,12月31日,學校在辦公樓324會議室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第十五次集體學習研討會。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第五巡聽旁聽工作組組長,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委員、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偉到會指導。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第五巡聽旁聽工作組成員,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處長席東民到會巡聽旁聽。校黨委書記劉九萬主持會議。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參加學習研討會。
會議進一步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成員劉九萬、格根哈斯、高喜天、劉瑞鴻、吳阿古拉、朝格吉樂圖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緊扣研討主題,依次作了交流發言。

李偉在點評中表示,呼和浩特民族學院黨委高度重視此次學習研討工作。一是會前準備充分。黨委書記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嚴格審核把關各環節,材料準備充分,為高質量開好本次學習研討會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是思想認識到位。從現場交流和書面材料來看,大家的研討提綱緊扣會議主題,聚焦各自分管領域工作實際,談認識體會深,談思路舉措實,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達到了交流思想、凝聚共識的目的。三是理論聯系實際。從全年開展的中心組學習整體情況來看,采取自學研討、專家輔導、現場教學、調查研究等多種方式,宣傳形式豐富,學習效果較好。
李偉強調,一要進一步強化年度學習計劃的貫徹執行度和規范嚴肅性,認真對標上級要求和部署安排,規范制定學習計劃,合理調整學習內容和進度,做到應學盡學,確保內容全覆蓋。二要進一步抓好“第一議題”制度和黨委中心組學習,區分好兩者之間的不同,推動“第一議題”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實效化,推動黨委中心組學習質效雙升。
李偉要求,一要按照全國教育大會、全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要求,不斷增強服務好教育強區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搶抓有利契機,把握政策支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型步伐,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實際成效助力教育強區建設。二要遵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邊疆治理方面的最新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增強服務自治區兩件大事的契合度和貢獻度,發揮好民族團結進步傳統優勢,利用好學科專業特色優勢,依托“兩館兩廊一園”等校園育人陣地和鑄牢研究基地、區域國別研究中心、非遺研究基地等,開展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和理論研究,在人才培養上充分體現民院特色、在理論研究上多出高質量咨政調研報告,為北疆文化建設和自治區智庫建設貢獻更多民院力量,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服務好自治區兩件大事。要不斷提升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好自治區基礎教育。三要守牢高校安全底線,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實,抓牢抓實校園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工作,為師生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學習和工作環境。要統籌做好獲批碩士點的加強建設工作,系統謀劃獲批學科的數據統計工作,為評估做好充分準備。

劉九萬在總結講話中表示,校院兩級理論學習中心組將始終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內容,堅持“學字為先”抓吸收,著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中建機制,加強對各學院理論學習的巡聽旁聽和指導考核,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把黨的創新理論真正融入辦學治校的全過程、各方面,真正把中心組學習打造成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的“示范班”“排頭兵”。堅持“創新為要”抓內化,進一步在規范學習計劃、豐富學習內容、改進學習方法上下功夫,全面打造具有時代特征、高校特點、民院特質的理論學習氛圍。堅持“發展為本”抓轉化,深化學用結合,推動黨員干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在實干擔當中打造更多出彩、響亮、有影響力的工作實踐成果。
劉九萬強調,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其核心要義和重大意義,并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融會貫通起來,全力抓好大會精神的貫徹落實,開創學校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一要抓好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構筑。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完善鑄牢人才培養體系,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深化北疆文化研究闡釋和宣傳推廣,不斷增強各族師生“五個認同”。二要抓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構建互嵌式校園環境,不斷拓寬各民族師生全方位嵌入的實踐路徑,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不斷增強各族師生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三要抓好安全底線守護。要堅決反對利用民族、宗教等問題對我國進行滲透破壞、污蔑抹黑、遏制打壓的行徑,加強中華民族歷史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研究闡釋,不斷增強各族師生“四個自信”。四要抓好涉民族事務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要依法保障各族師生合法權益,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各族師生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推動形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不斷增強各族師生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