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定、網上公示和發布,由我校起草的《蒙古族傳統布魯》地方標準近日正式實施。《蒙古族傳統布魯》自治區地方標準的制定,將規范蒙古族傳統布魯制作標準化,提升產品質量,對推動蒙古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布魯是蒙古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進一步促進和加強對蒙古族傳統布魯的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和發展,我校和滿都拉布魯研發基地聯合申報了《蒙古族傳統布魯》自治區地方標準制定項目,并被列為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2015年自治區地方標準制修訂計劃。當年1月,滿都拉布魯研發基地聯合我校,以及內蒙古體育職業學院、內蒙古師范大學相關專家共同組成《蒙古族傳統布魯》地方標準起草小組。標準意見稿規定了蒙古族傳統布魯、標樁的設計原則、檢驗方法和標識、包裝、運輸、貯存,適用于蒙古族傳統布魯、標樁設計、生產、競賽、表演、教學、科研、貿易及其相關領域。蒙古族布魯、標樁設計原則主要與游牧文化特點相結合,制作容易取材、攜帶便捷、耐用。2016年10月29日《蒙古族傳統布魯》地方標準審定會議在我校召開,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本標準的編制堅持科學性、實用性、統一性、規范性的原則,除遵守標準編寫的一般原則外,結合蒙古族傳統布魯這一特殊民族體育器材的特點,更加注重民族性、文化性、制作技藝等。最終,《蒙古族傳統布魯》地方標準順利地通過了專家評審。
我校副教授白東升是非物質文化布魯的自治區傳承人,在全國、全區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布魯比賽中多次奪得冠軍和亞軍,在布魯理論方面有豐碩的研究成果,曾擔任呼和浩特市、通遼市布魯隊教練員。對于《蒙古族傳統布魯》地方標準正式實施,作為主要起草人之一的白東升副教授認為,通過《蒙古族傳統布魯》自治區地方標準的制定,有利于規范我區蒙古民傳統布魯的生產、制作流程,有利于提高生產廠家、作坊產品的質量,有利于促進蒙古族傳統布魯的制作標準化、規范化。這不僅是蒙古族傳統布魯制作行業加強基礎性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也是促進和提升產品品牌效應的有力手段,對推動蒙古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科技處供稿)
副院長阿拉坦倉在審定會上講話
|
審定會現場
|
《蒙古族傳統布魯》地方標準
|
布魯傳承人白東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