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況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電子信息專業學位授權點圍繞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整合產學研資源,面向內蒙古自治區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積極推進現代產業學院建設,致力于培養電子信息領域高級人才。
電子信息學科創建于20世紀90年代初,擁有國家和自治區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是學校優勢特色學科。在蒙漢文信息處理和智能計算領域優勢突出,擁有院士專家工作站、國家語委研究基地、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研究制定信息處理國家標準2項、行業技術規范2項,研發應用系統18個。
電子信息學科自主可控技術人才培養特色鮮明,條件完備。創建了內蒙古唯一華為云學院鯤鵬中心,成立華為現代產業學院,引入華為ICT人才培養體系,自主可控特色突出。建有鯤鵬、鴻蒙、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校內實驗實訓基地23個、校外實踐基地13個。
電子信息學科服務社會成效顯著。自主研發的“藍色草原 聽書平臺”為全國最大蒙古語聽書平臺,入選全國新聞出版深度融合創新案例,列為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全區宣傳思想文化創新案例”。
電子信息學科擁有一支業務精湛的師資隊伍。擁有多個國家和自治區教師團隊,師資隊伍中博士14人、國務院特貼專家2人、自治區突出貢獻專家2人、自治區人才工程4人、自治區教學名師2人,長期聘用行業導師15人。
二、培養目標
本點以國家大數據和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戰略為導向,以服務內蒙古“五大任務”和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發展需求為背景,以關鍵工程技術為主線,培養具備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工程設計、工程開發等能力的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為內蒙古各項事業信息化建設服務。具體為: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服務國家和人民的高度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創業精神、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
2.掌握電子信息專業領域扎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熟悉電子信息行業相關規范,在大數據技術與工程、人工智能領域具有承擔產品研發、工程設計、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工程實施、工程管理等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3.富有合作精神,能夠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具有良好人際溝通能力,樹立負責任的工程理念,能夠正確理解和處理個體與集體、社會的關系,正確理解和處理工程與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具備良好的語言文化交流能力。
三、培養方式與學制
培養方式:采用課程學習、專業實踐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實行雙導師制;注重實操類課程建設,采用案例教學、專業實習、真實情境實踐等形式,提升解決行業實際問題能力。
學制:采用全日制教育,學制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