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將“必須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作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之一。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對于維護國家興旺發達和社會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始終追求團結統一,把這看作“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義”。鴉片戰爭后,血與火的抗爭讓各族人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確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榮為主要內容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基本框架,形成了民族工作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政策,各民族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團結進步。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著眼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取得顯著成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廣泛拓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鞏固和發展。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我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面對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們更要團結一致、凝聚力量,確保中國發展的巨輪勝利前進。只有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旗幟、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各民族共同維護好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種極端、分裂思想的滲透顛覆,才能有效應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挑戰,才能為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證,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眾志成城。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都要行動起來,一起做交流、培養、融洽感情的工作,一起共創共建。要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著力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在全社會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要正確認識我國民族關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團結的光明面。要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既要不斷增進共同性,也要尊重和包容差異性。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是民族團結的大敵,要堅決反對“兩種主義”,堅決反對一切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言行。要自覺維護國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團結大局,把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團結”。各族人民親如一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定要實現的根本保證。我們必須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創建,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目標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