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向你推薦一部重新定義歷史視角的重磅之作——《文明的拐點:瘟疫書寫的人類通史》。同時,我們也邀請到本書的作者喬納森·肯尼迪拍攝薦書視頻,帶你看微生物視角下人類文明的脆弱與韌性。
一、微生物改寫人類文明
換個角度審視歷史,會發現偶然事件背后藏著必然的邏輯。以“微生物視角”重新解構人類文明史,這本書將帶我們跳出“人類中心主義”的慣性思維。
《文明的拐點:瘟疫書寫的人類通史》


喬納森·肯尼迪 著
茆雨荷譯
出品方:貝頁圖書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5/3/1
看似微不足道的微生物,如何一次次改寫人類歷史的進程?這本書揭示了微生物在文明轉折中的核心作用。從史前社會的遷徙融合到現代全球化的韌性,書中通過全新視角論證:每一場瘟疫的爆發,不僅是災難,而且是推動技術革新、社會變革甚至文化覺醒的隱形推手。

直到19世紀末,科學家才開始理解“微生物”致病的原理。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科學家發現了細菌和病毒起到廣泛的作用,它們對我們的星球、軀體,甚至思維運作都至關重要。
無論是新石器時代的“黑死病”催生早期社會組織,還是天花病毒改寫全球權力格局,作者喬納森·肯尼迪用文學、影視與生物科學的跨學科證據證明,人類文明的每一次“拐點”,與微生物的“參與”密不可分。
二、以科學與人文之筆洞察歷史
這本書一經出版就受到《自然》雜志刊文力薦,曾榮獲《泰晤士報》年度暢銷圖書。作者喬納森·肯尼迪基于十年間200余項跨學科研究成果,系統梳理了人類與病原體協同進化的歷史脈絡。
作者能夠把書中的“專有名詞”解釋得通俗易懂,得益于他獨特的學術背景:他在劍橋大學先后取得歷史學學士、哲學碩士及社會學博士學位,現擔任倫敦瑪麗女王大學醫學院全球公共衛生項目主任,兼具醫學與人文社科的復合視野。
同時,書中將文學讀物、影視作品、電腦游戲穿插于真實歷史中,讓讀者能夠更加快速地融入到歷史背景中去,更好地了理解其中的內容。

肖維巖洞中的巖畫(圖片來源:Centre National de Pr é histoire)
正如作者在視頻中談到:“《文明的拐點》是一本關于世界歷史的書,通過傳染病的視角重新審視人類文明進程,探討了病原體如何在過去許多重大變革中發揮關鍵作用……對我來說,這些微小微生物的力量令人震撼,它們既能導致偉大文明的崩塌,也能在廢墟中創造新文明誕生的空間。”
三、從文明啟示中尋找生存智慧
阿爾貝·加繆曾言:“這一切與英雄主義無關,而是關于誠實的問題。這種理念也許會惹人發笑,但是同鼠疫作斗爭的唯一方式就是實事求是。”

工業革命為英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但對于在工廠中工作的大眾而言是一場災難。19世紀上半葉,英國的人均預期壽命降到了自黑死病疫情以來的最低點。
這些看不見的微生物與人類之間,在歷史的長河里斗爭不斷。天花病毒隨著哥倫布的船隊登陸,奪去了無數美洲原住民的生命;霍亂的威脅,促使倫敦建設了現代下水道系統。作者從公共衛生視角切入歷史,帶你看文明在痛苦中,所展現的生命力與韌性。
作者在《文明的拐點》的引言中寫道:“希望當這本書完結時,我能夠改變讀者們對歷史和我們人類在其中的位置的看法,說服諸位相信現代世界是由人類與微生物共同塑造的。”
這本書,不僅揭示了瘟疫既是毀滅者也是變革者的雙重身份,也提醒我們:人類與微生物共存。對于世界上這些古老的存在,不妨心存敬畏,以謙卑的姿態應對,與自然共生共存。
圖源:《文明的拐點:瘟疫書寫的人類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