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院共青團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及團中央、自治區團委各項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學院第一次黨代會精神,緊緊按照“緊扣主題、發揮優勢、主攻重點、凸顯特色”的工作思路,不斷創新工作載體、提高團的吸引力凝聚力、擴大團的工作有效覆蓋面,深入推進全院共青團“六大行動”,團結帶領全院各族青年學生在全面建設規范高效、特色鮮明的本科院校的進程中充分發揮生力軍作用。
一、實施思想引導行動
(一)大力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繼續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通過重點開展“與信仰對話”、“責任與擔當”、“放飛青春夢想,聚力8337”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和“建設偉大祖國 建設美麗家鄉”為主題的青年師生演講比賽,用“中國夢”打牢廣大團員青年的共同理想信念基礎,為實現“中國夢”增添正能量,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深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團學干部培養工程。指導各系部開展青馬團學干部、大學生骨干培訓活動,逐步形成并完善“多層次、分類別、有針對性”的大學生團干培養模式;開展好2014年學生骨干培訓計劃,改短期培訓為全年分期培訓、全過程培養,真正培養一批信念堅定、學習優秀、品德高尚、能力全面的學生骨干。
(三)扎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宣傳活動。繼續開展“民族團結代代傳”、“我和少數民族同學的故事”、“我和漢族同學的故事”等主題教育活動,讓青年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民族團結的理解認知;對我院不同民族、不同年級大學生思想實際進行分類調研,制定全院青年大學生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分類指導大綱;編輯出版《蒙古族歷史文化常識1000道問答題(大學生版)》。
(四)大力挖掘選樹集體、個人優秀典型。要在繼續完善“五·四”先進、“桃李之星”、“自強之星”等評選表彰的基礎上,擴大視野,突出基層,努力增強青年學生典型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利用學院團委航標網“學子風采”板塊、校園廣播、宣傳欄、LED屏幕、微校等,大力宣傳勤奮好學、崗位建功、科技創新、民族團結、社會公益、文化建設、生態文明、艱苦創業、自強自立、美德弘揚十個類別的青年大學生典型,努力塑造一批特色鮮明,具有時代感和代表性的大學生“盡責圓夢”先進“群像”。
二、實施科技創新行動
(五)組織好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和程序設計大賽。成立專業指導教師團隊,建立項目評審專家庫;建立健全科技創新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兩項賽事參賽流程,探索完善項目申報和評審機制;加強校外學習與交流,提高作品的質量和層次。
(六)開展科技傳播活動。建立大學生科技社團,承辦科技報告會、科技展覽、科技調查活動;利用“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等科普紀念日,與科技處、環境工程系聯合開展科普日、科普周系列宣傳活動。
(七)激發大學生科技創新熱情。出臺《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與學科競賽獎勵辦法》,并每年表彰獎勵優秀組織單位、優秀指導教師、優秀成果,充分調動廣大青年的創新創業積極性,鼓勵參加校內外的創新創業活動和創新團隊,提升實踐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實現創新創業成果上的新突破。
三、實施創業就業行動
(八)做好畢業生就業服務。協助就業指導部門開展就業服務系列活動,為畢業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費就業信息服務;強化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重點幫助他們掌握就業政策,提高求職技能,調整就業預期;鼓勵畢業生積極參加“三支一扶”、“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大學生村官”等項目,到基層、到農村牧區開創事業新天地。
(九)加強大學生就業見習基地建設。協助教務、就業指導部門,實施就業見習制度,提高就業見習崗位的就業轉化率,努力建設一批“需求穩定、管理規范、學生滿意”的高質量見習基地,進一步鞏固和規范見習基地的運行機制,提高運行質量。
(十)強化創業扶持。以創業大賽為載體,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業實踐,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激發出創業潛能和熱情,提升創業素質;配合就業指導部門,開展企業經營管理模擬訓練活動。讓青年學生在創業導師的指導下,經歷創業的全過程,體會創業過程中的困難與經驗,驗證自己的經營理念和管理能力,完善自己的創業思路。
四、實施共青團參與社會管理創新行動
(十一)完善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管理運行機制,規范社會實踐流程,建立健全社會實踐相關規章制度,深化全員參與力度;積極探索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機制,認真做好活動品牌的培育創建;深化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擴大社會實踐育人成效,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積極引導青年學生砥礪品質、增長才干,服務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服務地方文化繁榮和經濟發展及社會穩定。
(十二)加強志愿服務工作品牌建設。依托志愿服務基地,加強大學生志愿服務項目平臺建設,在探索志愿服務基地項目化運作模式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志愿服務工作的制度化、專業化、科學化水平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全力推進志愿服務工作特色品牌建設;參照“社區民生工作志愿服務”項目,探索設立“大學生社會工作志愿者”項目;加強“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組織宣傳工作,積極挖掘、樹立典型,在大學生中形成良好導向。
五、實施文化建設行動
(十三)加強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化建設。發揮共青團工作品牌優勢,著力提高校園文化活動的質量和水平,推進團的工作項目化管理和品牌化建設的力度;積極探索社團發展總體規劃,加強學生社團組織建設,進一步規范學生社團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社團規章制度,加強對社團的指導與監管,打造精品社團,加強對學生社團骨干的培養,推動學生社團在活躍校園文化、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十四)組織好區級以上各類賽事活動。積極組織參加全國民族院校大學生演講比賽、全區大學生辯論賽、全區第四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駐呼高校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全區大學生“中華美德頌”讀書征文比賽、全區大學生人文知識競賽。
(十五)完善學生活動場所、設備的改造和建設。進一步尋求學校資源,完善學生活動場地的功能定位、設備維護和改造,為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必備的活動場所和設備。
六、實施共青團自身建設行動
(十六)落實黨建帶團建工作要求。根據《關于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加強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內組通字[2011]22號)和《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共青團工作的意見》精神,出臺《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團干部隊伍建設的意見》;扎實做好“推優”、團籍管理、檔案數據管理工作,不斷提升團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十七)加強共青團工作理論研究。組織廣大團干部深入研究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主動探索新時期高校共青團組織服務學校中心工作和學生成長成才的有效途徑,不斷提升駕馭工作的能力。
(十八)加強學生組織建設。召開學院首屆學代會,認真總結回顧近幾年學院學生聯合會工作,安排部署今后一個階段工作,選舉產生新一屆學生聯合會委員。改進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強對大學生志愿者聯合會、國旗護衛隊、大學生禮儀隊、校園廣播站等學生組織的指導,在做好常規工作的基礎上,努力發揮他們在廣大同學中的引領作用和表率作用。
(十九)加強青年教師聯合會工作。建立青年教師聯合會網站、微博微信等宣傳平臺,擴大青聯工作影響力;完善青聯委員民主參與學院事務管理機制,定期召開交流座談會,征求對學院教育教學、管理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二十)創新運用新媒體,增強團組織凝聚力。進一步加強團的信息化建設,推動團組織活動、社團活動、綜合素質認證等信息數字化、網絡化;進一步完善微博體系的建設、管理和總結推廣工作;建立完善共青團微信平臺,加強網絡動員,實現線上線下發動青年、凝聚青年的更好結合。努力將各項網絡資源打造成為共青團組織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增強自身吸引力、凝聚力和有效覆蓋的新平臺。
共青團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委員會
二〇一四年二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