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報編輯部
 
 
站內搜索:
 學校首頁  網站首頁  部門簡介  新聞動態  規章制度  電子期刊  通知公告  理論學習  聯系我們 
行業新聞
 學校首頁 
 網站首頁 
 部門簡介 
 新聞動態 
 規章制度 
 電子期刊 
 通知公告 
 理論學習 
 聯系我們 
  行業新聞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新聞 > 正文
 
會議紀要 | “中國蒙古學與國學-古典學傳統”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成功舉辦
2024-05-21 15:02   來源:RUC西域所?2024-05-18 18:00?北京

會議紀要 | “中國蒙古學與國學-古典學傳統”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成功舉辦

RUC西域所 2024-05-18 18:00 北京






中國蒙古學學會與中國人民大學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聯合主辦、《西北民族研究》《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編輯部協辦、國家社科基金社科學術社團主題學術活動資助項目中國蒙古學的國學傳統與學科發展研究(批準號:23STA010)承辦的中國蒙古學與國學古典學傳統學術研討會于2024511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館舉行。來自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浙江大學、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等高校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圖書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26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并發言。在京各高校相關專業部分研究生旁聽會議。


開幕式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黃維忠教授主持。中國蒙古學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烏云畢力格教授在開幕詞中表示,大國學是中國蒙古學一貫的立場、情懷和視野,從西北輿地之學時期以來,中國蒙古學界把蒙古學作為中國學的一部分來建設的;中國蒙古學的研究方法具有悠久的國學古典學和語文學傳統。20世紀初開始,中國蒙古學學者們把古典學和語文學方法用于中國學研究,拓展了傳統漢學的學術空間。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包銀山院長在致辭中介紹了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的辦院歷史和組織機構、館藏資源和學術期刊等,充分肯定了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與中國蒙古學學會之間的緊密合作關系,希望雙方在學術研究、項目合作、學術交流方面進一步取得豐碩成果。


學術報告環節,分五場進行。


第一場學術報告由內蒙古大學齊木德道爾吉教授主持。浙江大學中西書院劉迎勝教授以《有關早期蒙古歷史多語種史料的源流問題》為題,基于前人研究,就《親征錄》中有關太宗征金的幾個地名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黃維忠教授以《王國維國學視野下的蒙古史研究——以王國維與神田喜一郎來往書信為中心》為題,介紹了王國維以文獻學為基礎的國學研究傳統。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副館長薩仁高娃研究館員以《陳垣與<元朝秘史>》為題,介紹了陳垣的治學之道,探討了其對《元朝秘史》進行的基礎性和系統性科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烏蘭研究員以《亦鄰真先生蒙元史語文學課程》為題,介紹了亦鄰真1979年在內蒙古大學開設的蒙元史語文學課程,提出蒙元史語文學知識是研究蒙古史的基礎,并期待國內蒙古史研究事業能夠在繼承亦鄰真等前輩學者的科研精神和研究方法基礎上,不斷取得更大進展。內蒙古大學蒙古歷史學系白拉都格其教授在《蒙古史研究與國學傳統:以成吉思汗生年討論為例》為題的發言中指出,因游牧蒙古人的系年紀事文化缺位和不夠重視人們生年歲壽而導致成吉思汗的生年有多種說法。隨著耶律楚材等內地文人陸續成為蒙古大汗的近臣,史官按照中原國學傳統編撰的歷朝大汗實錄,從而有了關于成吉思汗明確卒年歲壽的記載。





第二場學術報告由內蒙古師范大學民族學與人類學學院胡日查教授主持。北京大學歷史學系黨寶海副教授以《北京大學蒙古史研究與國學傳統》為題,圍繞柯劭忞、屠寄、陳垣、蔡美彪等四位學者的蒙元史研究,介紹了北京大學在蒙古史研究領域的工作。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院長吳英喆教授以《清格爾泰先生與契丹小字研究》為題,探討了清格爾泰于1975-19851986-20022003-2013三個時間段對契丹小字的研究。他指出,清格爾泰先生帶領團隊開辟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為我國契丹文研究奠定了基礎。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米彥青教授以《制度·思想·文化:清代蒙古族漢詩研究》為題,提出從制度史、思想史和新文化史三個視角研究清代蒙古族漢詩的新思路。


第三場學術報告由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吳英喆教授主持。中央民族大學美術學院院長烏日切夫教授以《國內發現的明代萬歷版<甘珠爾>及其學術價值初探》為題,通過對波蘭藏萬歷版《甘珠爾》和國內發現的萬歷版《甘珠爾》具體規格、尺寸、材質、特點等方面進行考證,指出它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文物價值、藝術價值和歷史意義。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葉爾達教授以《托忒文多語種文獻及其形成緣由》為題,介紹了托忒文多語種文書、多語種石碑、多語種典籍、多語種瑪尼石、摩崖,并指出托忒文多語種文獻形成與17世紀藏傳佛教格魯派在歐亞草原的傳播、準噶爾部的崛起、清朝與周邊國家、民族與地方政權的往來有關。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朝魯副教授以《元代古典學的傳統與搠思吉斡節兒蒙譯著作新考》為題,以最近新發現元代《薩迦格言》的17世紀抄本為依據,提出了對搠思吉斡節爾編撰或翻譯作品的新觀點。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布日古德研究員以《大興安嶺地區多文種摩崖墨書題記考察與研究》為題,指出考察組通過多次的田野調查證實了我國為歐亞地區多文種摩崖題記最豐富的國家,并介紹了考察組到目前為止的調查過程以及部分研究成果。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正月教授以《試論<讀咒法><虛空寶>之聯系》為題,提出貢噶堅贊、搠思吉斡節爾所著《心鑒》和《虛空寶》均受到《讀咒法》直接影響。《讀咒法》實屬古印度梵語傳統語言學理論語音學縮影,在蒙古文傳統理論文獻中得到了本土繼承和發揚,《虛空寶》便是其18世紀代表性典籍。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北方多語種文獻研究所樹林研究員以《蒙古族高僧學術傳統及學術成就談》為題,從蒙古族高僧學術史概覽、學術著作體例、學術思想等三個方面指出他們的學術成就,并強調他們的學術著作的內部結果、相互關聯、學術思想需要進一步挖掘探究。


第四場學術報告由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樹林研究員主持。清華大學沈衛榮教授以《從Isaak Jacob Schmidt到陳寅恪:說初創時的蒙古語文學》為題,梳理了蒙古語文學從國外學者Isaak Jacob SchmidtAlexander Csoma de K?r?sJacques Bacot到國內陳寅恪等學者的學術史。內蒙古師范大學民族學人類學學院胡日查教授以《劃定清代內札薩克蒙旗邊界的輿圖與檔案》為題,根據光緒以前繪制的蒙旗輿圖與相關檔案文獻資料,就內札薩克蒙旗邊界何時開始勘測、何時最后劃定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內蒙古大學蒙古歷史學系包文勝教授以《索頭及其相關族號的新思考》為題,指出史料所載索頭辮發之說確鑿無誤,而拓跋以及其他相關族號很可能與其有關。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烏云高娃研究員以《蒙元史學科發展及多語種文獻》為題,從編撰《蒙古史》及蒙元史組的成立、《元典章》讀書班對元史學科的影響、多語種文獻的挖掘及元史學科展望三個方面梳理了70年來元史學科的發展。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哈斯朝魯副教授以《釋迦端都布蒙譯本<西藏王統記>另一份手抄本的新發現及初步探索》為題目,考證了蒙古國呈·達木丁蘇倫故居博物館未署名譯者的蒙譯本《西藏王統記》實際上就是釋迦端都布蒙譯本的另一份手抄本,隨后對該譯本的特征和價值進行了初步探討。內蒙古大學蒙古學學院斯琴巴特爾博士以《國學經典與民文翻譯:以光緒十八年木刻版<四書>滿蒙翻譯為例》為題,對《四書》滿蒙文本的直譯內容和意譯內容做了比較,提出了關于光緒十八年木刻版《四書》的新觀點。


第五場學術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烏云高娃研究員主持。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那木吉拉教授以《鳥居夫婦在中國滿蒙地區的調查及其文獻述評》為題,指出鳥居夫婦的兩次調查以及后來完成的三部人類學著作對于了解和研究清末以及民國時期蒙古地區自然和社會、語言文化、風俗習慣以及古代契丹(遼)文化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民族志資料。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朝格吐教授和博士研究生鴻格爾珠拉以《<三國演義>在蒙古地區以胡仁·烏力格爾形式傳播的路徑與階段》為題,指出《三國演義》在蒙古地區的傳播有助于促進蒙漢兩個民族文學和文化的交流和交融,對加強民族團結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重要意義。內蒙古師范大學民族學與人類學學院薩出日拉圖博士以《清代伊克昭盟七旗劃定旗界與各旗游牧圖的繪制》為題,通過伊克昭盟劃定旗界的案例,指出田山茂、岡洋樹等學者提出的成立扎薩克旗的三條件中的給地其實并不是成立扎薩克旗的先決條件,而是清朝治理扎薩克旗的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蘇日朦助理研究員以《滿文文獻與清代蒙古史研究:以八旗察哈爾形成歷史為例》為題,利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的滿文檔案,結合清內秘書院蒙古文檔案以及官修漢籍史料對入清以后八旗察哈爾的形成歷史脈絡進行了詳細論述。


閉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葉爾達教授主持。中國蒙古學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陳崗龍教授作學術總結。陳崗龍教授認為,中國的蒙古學是大國學的一部分,但不能局限于舊國學,而是要和語文學、古典學等學科相結合,國學傳統中研究蒙古史時,應采用多語種史料語文學的研究方法。他指出,此次會議集中展示了蒙古學重大項目的前沿成果,多數學者的報告代表了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





中國蒙古學學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蒙古族文學研究室主任納欽研究員致閉幕詞,向與會專家學者致謝,并表示,本次研討會是國家社科基金社科學術社團主題學術活動資助項目中國蒙古學的國學傳統與學科發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希望通過研討交流,能夠提升對中國蒙古學及其與國學傳統之間關系的理解與研究。



與會學者認為,蒙古學是國際性、綜合性學科群,因學統綿長和大師輩出而頗具影響力。中國的蒙古學走過了一條在國學傳統中孕育、在國際交流中發展的道路,尤其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和提升,并為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作出了獨特貢獻。中國蒙古學百余年的發展,是與中國人文社會學科的整體發展結合在一起的,因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王國維、陳寅恪、陳垣、韓儒林、亦鄰真等學術大師走過的蒙古學研究道路代表了中國蒙古學的中國式發展道路。立足今天,面向未來,中國蒙古學需要繼承優秀學術傳統,也需要具有更廣泛的學術視野,更為包容的學術胸襟,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作貢獻。從大國學的立場出發,深入思考中國蒙古學的歷史、現狀和未來道路,是今天中國蒙古學學者的歷史責任。




文字 | 蘇日利格

攝影 | 曲強

排版 | 曹新卓 李文杰




關閉窗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热线|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综合狠狠| 欧美成电影综合网站色www|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最新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 一日本道伊人久久综合影| 欧美日韩国产色综合一二三四| 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 综合网日日天干夜夜久久|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 国产91久久综合|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 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 高清欧美色欧美综合网站 | 国产成+人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天天综合| 国产一级a爱做综合|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91超碰碰碰碰久久久久久综合 | 天天久久狠狠色综合|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字幕|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丁香五月天综合缴情网|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 亚洲欧美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激情五月综合综合久久69|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最新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亚洲国产综合欧美在线不卡| 色噜噜成人综合网站| 在线亚洲97se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线观看|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99| 三级韩国一区久久二区综合| 久久综合给久久狠狠97色|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