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8日上午,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蘇州大學敬文書院院長、《蘇州大學學報》常務副主編、蘇州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羅時進應呼和浩特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系邀請,在我校作了題為“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選題、寫作及其相關問題”的學術講座。
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副院長阿拉坦倉教授和相關職能部門、部分系部領導應邀聽取了講座。講座由漢語言文學系主任崔鳳珍教授主持。漢語言文學系全體教師和部分考研學生聆聽了羅時進教授的精彩講座。
講座中,羅時進教授從學術科研的態度、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的選題意義、研究選題的興趣、研究選題的視野方法、科研課題的申報等六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釋。在科研態度方面他認為,搞學術研究首先既要腳踏實地,也要充滿理想。第二要有氣度、有眼量。第三要耐得住寂寞。學術研究是“孤獨者的旅行”。而在這個過程中“孤獨求敗”與“孤獨求勝”都不失為榮。“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過程,就是科研工作的有效前期準備過程,也就是“積累”與“追究”的過程。
在講到科研項目的選題時,羅時進教授認為,首先“智慧的選題是成功的一半,而平庸的選題是智力、精力、財力的浪費”。他用切身的研究經驗說明,作為學術研究者要清楚研究領域學術界研究的現狀,并學會敏銳發現并探索該領域存留的一些問題。第二,選題時要有國際觀、時代觀、社會觀和學術事業觀,要有“問題意識”,力求避免重復,力爭有所創新。另外,研究要以興趣作驅動,以性情作引導。
在研究選題的興趣、視野、方法與取徑方面,羅時進教授講道:第一要從正面知識、核心知識中選題,這樣最容易表明研究者的問題和觀點。但是也要避免與他人的研究問題產生重復。其次,可以從側面選題,或者從跨學科交叉中選題進行研究——跨界研究雖然難度較大,但是一旦研究進入到其領域,就容易發現研究點,并取得研究的深入和成功。
羅時進教授還談到了關于研究選題方向的“跟”與“不跟”問題。他認為,人文學界的研究者應該有大局觀念、責任意識,民族情感、國家立場是哲學社會科學的主流價值觀,提升文明水平、繁榮學術事業,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的共同追求,要使研究服務于國家、社會。
羅教授還在科研選題的論證與申報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強調要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指南入手,并對申報項目的注意事項一一進行解說。另外,在研究方法方面,他強調一定要做到文獻的積累,要有問題意識,要注意材料與觀點的生發和對應關系。
講座中,羅時進教授還對師生們提出的有關科研項目選題與申報中提出的具體問題、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學生畢業論文的創新性等問題一一做了解答。為時三個小時的講座讓大家受益匪淺。
副院長阿拉坦倉教授對羅時進教授應邀前來我校進行講座表示衷心感謝,他高度評價了羅時進教授的治學之道與人文精神品格,對漢語言文學系加強科研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他說,此次講座為師生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新視角,拓寬了研究視野,對漢語言文學系乃至全校的學術研究具有啟發意義,也是我校進一步推動科研水平更上一個臺階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