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學院2020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報告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戰勝貧困、實現全面小康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環。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在這個特殊的假期,我們體育學院的同學積極參與“三下鄉”活動,只是形式與往年有所不同,我們雖然沒能夠一起組隊去實踐,但是,我們每個人盡自己的力量在自己的家鄉開展了實踐,收獲頗多。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奉獻給祖國。決戰脫貧攻堅,投身強國偉業。我們“云隊伍”的名稱是:新時代社會主義好青年。我們團隊共六名成員,以下是我們實踐的具體過程以及收獲。
曹璐瑤同學是以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參加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為實踐內容。在科學精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下,參與醫院防控排查,社會秩序維護、走進醫院提供志愿服務,為急診患者提供包括導醫、導診、預約診療、排隊、咨詢、解釋、護送、取藥、陪同檢查、取送檢驗標本、費用查詢、健康教育、投訴等服務。為住院患者提供一般生活護理、溝通交流、陪同檢查、咨詢、費用查詢、健康教育、陪護、閱讀、投訴、出院后回訪及預約診療等服務。到社區、學校、農村、社會福利和殘疾人康復機構等地,為群眾提供診療、健康教育、咨詢、宣傳、預約診療、康復輔導等服務。在重大活動、重要會議和大型賽事現場,提供秩序維護、健康保健咨詢、現場醫療救援等志愿服務。在發生重大自然災害、重大傳染病和其他突發公共事件時,提供應急醫療救援和心理輔導服務。醫院志愿者服務領導小組確定的其他工作。


楊爍同學拜訪了當地烏蘭溝村的干部,因為不擅長與人溝通,一開始很緊張,氣氛難免有些尷尬,但令她開心的是,他們非常支持她的工作,有時候還會為她著想,讓她想問什么問就好了,很是熱情,體現了淳樸的民風,漸漸她也就放開了,感覺像是跟和藹的長輩聊天。他們告訴她,十八大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科學提法,為昌導廣大農民描繪了美好的宏偉藍圖。隨著學習和理解的深入,黨的十八大精神進社區、進企業,更進入了農家,成了他們實實在在能感受到的政策,他們圍坐在一起,用樸實的言語,共話小康新生活。
為了加深對村莊的了解,她還到烏蘭溝村當地的林西縣綠然農業合作社拜訪調查,因為今年疫情影響當地農副產品滯銷,為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當地的支書干部為了幫助宣傳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準備在線上直播,她積極的參與其中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白雪峰同學了解到自己家居住的小區,由于疫情防控工作缺少人手,他積極自愿在小區門口做志愿者,主要任務就是抽查測體溫,發現有咳嗽咳痰,身體乏力,感覺失眠的人都要測體溫。次要任務是幫忙看小區門口,清理門口的垃圾。工作時間:上午9:00到11:00下午14:00到17:00。每天有固定的工作時間,通過此次實踐,使他感受到了助人為樂,手留余香。通過實踐不僅幫助了別人讓他也漸漸懂得一個道理:作為新時代的好青年應該好好讀書,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高向鴻同學在社區的基層組織實踐過程中,首先她走街串巷挨家挨戶的詢問了人民群眾所面臨的困擾,對全社區的社情民意進行了系統分析,在聽取了意見之后,立即著手改善這些問題,針對社區樓棟內存在的小廣告,針對社區內的共享單車問題,針對各個樓道口的垃圾袋,針對社區廣場里的健身器材她都做了相應的應對措施妥善的處理與溝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社區有了非常大的變化,人民群眾也對于她的工作表示肯定,并對她所取得的成績大加贊揚。
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她體會了很多東西,從開始的組織策劃到后期的具體落實,她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從開始的走訪調查到后期的勞動執行,也明白了工作的艱辛,她遇到了多多少少的困難,但她要承受困難,分析困難,向困難做斗爭,只有這樣,她才能磨練自己的意志,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得到鍛煉,得到成長。

存布日同學在這次三下鄉實踐中,他參與的是幫助鄰里干一些體力活。他感受到很深的一點是,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但是什么都比不上這場實踐的作用,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踐工作中,每回遇到書本上的知識都是新的,都是實踐的問題。在他為鄰里幫助的實踐中,要有一顆平庸平凡的內心。而現在中國飛速的發展,個個領域的創新與改革發展的不同,只有努力學習才能適應這個社會,才能融入這個殘酷的社會。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要讓大學生重視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能讓我們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王啟同學與自己家鄉的小伙伴三人一同對自己家鄉實際情況進行調研,深入基層進行入戶訪談并與村委會研討鄉村規劃引領等。根據家鄉的實際情況宣講科技支農信息、展開農業科普講座。通過調查走訪發現現在的種植品種日漸單一,以玉米為主,因為玉米種植政府會有農作物種植補助,二是因為玉米產量高且穩定。我還了解到農作物,尤其玉米品種日漸增多,但農民不愿意去選擇新的品種,種植小麥也基本實現自足,沒有外銷。葵花產量少,利潤少。在農業種植機械化方面基本普及。從作物的種植到收割所需的人力勞動力已經很少已不到10%, 這得益于機械化的投入國家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目前農業種植肥料99%為工業化肥,效果如同農藥一樣每年在下降。
結合走訪發現后做了宣傳。宣傳技術,鼓勵更多大家積極響應綠色生態農業措施,采用更健康方式發展種植業。倡導綠色種植。在化肥使用方面,是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化肥利用率;轉變施肥方式;加強宣傳培訓和肥料使用管理。還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氣、太陽能)、大 棚蔬菜、日光溫室養豬及廁所等4個因子,通過合理配置形成種養相結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環系統。宣傳大棚在作物種植中的優點,引導更多農民了解大棚在種植過程中的正確使用方法。大棚種植土壤透氣性好,含氧量足, 壟面受熱面積大,積溫高,降溫慢,保溫性能好,澆水后見干見濕,非常有利于蔬菜根系生長,還可以減少蔬菜因土傳病害引起的各種死棵現象,并且減少肥料投入,相反產量會提高很多,尤其是冬茬作物,用大棚培育優點更加明顯。宣傳秸稈還田的優點和點燃秸稈帶來的污染及危險性,鼓勵更多農民改進傳統的耕作方式。
宣傳互聯網+農業模式。互聯網進軍農業以來,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農業工業化, 讓農民學會標準化種植。現在物聯網技術下的精準農業將有效解決農業工業化種養殖的問題。現在,精準農業已經在一些規模化農業企業得到應用,尤其是一些已經具有良好市場基礎的高端農產品。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通過這次親身體驗讓我們所有參與其中的體育學院同學們有了深刻感觸,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在今后我們要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磨練自己的同時讓自己認識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會就已體會社會更多方面。作為當代大學生,或許真正的磨難只是與我們擦肩而過,并沒有過多的糾纏。大多數的我們一直在安逸的環境下生活、學習。很多東西都可以唾手可得,但是在某個遙遠的角落里,卻有一些人過著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此次實踐活動引導我們走出校園,走進社會切身體會到了一切只是來源于實踐的真理。
通過此次學習和摸索后,我們能將自身的經驗和體會傳播給 每一個旁邊的迷茫的朋友們,按照社會的需求,從各方面培養自己的能力。積極參加以后的社會實踐活動,了解社會,認清自己的在社會中的位置,明確自己的目標,激發自己的熱情,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煉自己的意志和毅力,我們要戰勝的不僅僅是任何的困難,而是我們自己。
體育學院團總支
2020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