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民族院校轉型發展和應用型院校綜合改革,2015年9月由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批準成立該基地,掛靠于呼和浩特民族學院,這對民族院校應用型學科的結構和布局優化、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和學科點建設方面具有深刻意義。基地主任由教育部高校數學專業指委會委員、博士生導師、呼和浩特民族學院副校長阿拉坦倉教授擔任。
一、基地人員配備:
主 任:阿拉坦倉教授(副校長)
副主任:胡春梅教授(校黨委副書記)
秘書長:額爾敦布和教授
秘 書:白秀
工作人員:吳曉紅 劉愛春
二、辦公場地、設施:
學校提供58平米基地辦公室(帶會議室),配備臺式電腦2臺、筆記本電腦1臺、辦公桌椅2套、八人會議桌椅1套、1塊黑板板、移動投影儀1臺、檔案柜4個、打印機2臺等設施;圖書館調撥各類書籍300多冊。
三、規章制度建設:
本基地認真執行《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重點研究基地管理辦法(試行)》的相關規定,同時制定《民族院校應用型學科專業建設重點研究基地學術委員會章程》和《民族院校應用型學科專業建設重點研究基地課題管理辦法》等制度,保障基地工作的順利運行。
四、學術委員會、工作委員會建設:
本基地成立后組建領導小組、文理科兩個學術委員會。基地領導小組包括基地主任在內的8名教授組成;兩個學術委員會均由11名教授組成。
五、基地工作特色及亮點:
基地工作由“以項目研究為驅動,協同創新;以理論研究為突破口,實踐創新;以分層研究為手段,整體創新;以調查研究為渠道,挖掘創新”作為主要工作特點;由“合作課題與子項目相互融合;基地建設與學會建設相互支撐;交流合作與分析研究相互推進”作為基地工作亮點。
六、研究團隊情況
基地組建文科、理科學術委員會,并制定出基地學術委員會章程。本基地研究團隊的職稱、學歷、學緣和年齡結構合理,由19名教授、5名副教授組成,其中有博導4名、碩導8名,具有博士學位的14名、碩士7名,涵蓋了文理、經法、教工、管藝等8個學科。在團隊中,50歲以上的占41.5%、40-50歲的占50.2%和40歲以下占8.3%。
七、研究發展方向
以應用型學科專業結構優化調整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切入點,堅持“定性于專業、定向于行業、定型于應用、定位于教學和定格于實踐”的原則,借鑒國內外應用型學科專業建設的先進經驗,遵循“聯盟式”和“學科群”發展思路,重點研究民族院校應用學科專業建設理論與實踐問題、民族院校特色建設、民族院校多語言教學模式、民族語言文字信息化理論及實踐、民族院校理工課程建設、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創業和民族高等教育相關數據分析等,力爭突破民族院校轉型發展的實踐課題,為民族院校應用型學科專業建設研究方面起到引領作用。
